跳到主要內容區

1141B32 傳統廟宇技藝-剪黏 (114春季班:2/22開課)

課程編號:

B32

課程名稱:

傳統廟宇技藝-剪黏

課程類別:

社團類

選課人數:

6 人 ~ 20 人

授課講師:

陳三火

講師資歷:

最高學歷:曾文初中

相關經歷:

2011年:臺南市文化資產保存者

2015年:臺南市政府頒發「藝術貢獻終身成就獎」

2016年:第22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2020年:「重要傳統工藝-剪黏工藝」,是國家重要傳統工藝首位剪黏「人間國寶」

2021年:「國家工藝成就獎」

上課時間:

星期六  14:00~17:00

上課地點:

麻豆工藝教室

學分數:

2

教材費用:

0

學分費用:

1000

親子課程:

授課方式:

講授教學 ■互動討論 ■實務操作

上課須具器材

鑽筆、尖嘴鉗、灰匙仔

學員基本要求

教學目標:

1. 熟悉傳統廟宇技藝-剪黏的基本原理和技術要點。
2. 掌握剪黏的具體操作步驟,包括剪鐵線、剪鐵網、折鐵線、纏鐵線、抹水泥漿等技法。
3. 融入環保概念,學習使用敲擊隨緣技法,將破碎器物轉化為藝術作品。

評量方式:

課堂出席40%    ■課堂參與40%   ■成果發表20%

學習效益:

1. 增強創造力:學員在傳統基礎上展現創意,激發創造力,培養獨特的藝術風采。
2. 環保意識提升:學習敲擊隨緣技法等環保元素,讓學員在創作過程中注重資源再利用,提高環保意識。
3. 工藝傳承:通過參與課程,有助於工藝傳統的傳承和發展,注入新的色彩和生命力。

參考書籍:

備  註:

本課程合適年齡層█不限、█限定舊生

【第1週】

2月22日

認識構造、佈局與粗丕結構 介紹剪黏工藝的歷史與文化背景,說明其在傳統廟宇裝飾中的重要性。
講解剪黏藝術的基本構造與佈局,包括如何設計粗丕結構。
學員將學習觀察廟宇中的剪黏藝術作品,了解其美學特徵和技術要點

【第2週】

3月8日

粗丕製作
開始實際操作,學員將學習如何剪裁並製作鐵線框架,為後續的剪黏裝飾奠定基礎。
掌握鐵線的折、纏技術,結合佈局進行粗丕的基本結構製作,並學習如何抹水泥漿固定框架。

【第3週】

3月15日

粗丕製作
開始實際操作,學員將學習如何剪裁並製作鐵線框架,為後續的剪黏裝飾奠定基礎。
掌握鐵線的折、纏技術,結合佈局進行粗丕的基本結構製作,並學習如何抹水泥漿固定框架。

【第4週】

3月22日

製作及整理剪黏材料
學員將開始準備和整理製作剪黏所需的材料,如陶瓷片、瓷器等。
學習如何使用敲擊隨緣技法將破碎器物轉化為剪黏所需的裝飾材料,並注意其形狀與色彩搭配。

【第5週】

3月29日

製作及整理剪黏材料
學員將開始準備和整理製作剪黏所需的材料,如陶瓷片、瓷器等。
學習如何使用敲擊隨緣技法將破碎器物轉化為剪黏所需的裝飾材料,並注意其形狀與色彩搭配。

【第6週】

4月12日

剪黏細部製作
開始細部製作,學員將把準備好的材料進行排列和拼貼,創作出傳統圖案或象徵性形象。
學習在操作過程中保持藝術與技術的精準度,並強化拼貼的穩定性和整體美感。

【第7週】

4月19日

剪黏細部製作
延續前一週的細部製作,強調細節部分的完美處理和作品的立體感。
學員將學習如何在多層次的結構上添加色彩和質感,完成剪黏作品的主要部分。

【第8週】

4月26日

剪黏細部製作
延續前一週的細部製作,強調細節部分的完美處理和作品的立體感。
學員將學習如何在多層次的結構上添加色彩和質感,完成剪黏作品的主要部分。

【第9週】

5月3日

剪黏細部製作
延續前一週的細部製作,強調細節部分的完美處理和作品的立體感。
學員將學習如何在多層次的結構上添加色彩和質感,完成剪黏作品的主要部分。

【第10週】

5月10日

剪黏細部製作
延續前一週的細部製作,強調細節部分的完美處理和作品的立體感。
學員將學習如何在多層次的結構上添加色彩和質感,完成剪黏作品的主要部分。

【第11週】

5月17日

剪黏細部製作
延續前一週的細部製作,強調細節部分的完美處理和作品的立體感。
學員將學習如何在多層次的結構上添加色彩和質感,完成剪黏作品的主要部分。

【第12週】

5月24日

剪黏細部製作/完成作品
學員將進行作品的最後收尾,包括修飾細節和調整整體效果。
完成一件完整的剪黏作品,並進行成果展示與分享,反思和檢討學習過程中的收穫與挑戰。

預估材料項目一覽 (社大不經手課程材料費,請老師於課堂上與學員詳細說明與討論)

教材購買形式

可自行採購  □委由老師團體購買

教材費用備註

1.材料費 □可自行採購■委由老師購買

瀏覽數: